close
書名:阿Q正傳
作者:魯迅
相關書訊
阿Q,他表現了就清末民初傳統中國人的典型,照出作者所認為中國人潛藏的劣根性。精神勝利法,讓他能在每次失敗後後仍能神采奕奕。另一方面,他亦表現向弱者報復的心態及其自負的心理。阿Q是一個清末社會中的下層,一個受壓迫的人,當然也造成了以上所述這些在性格上的特質。在本書中亦藉由眾人在各種處境時以不同的態度對待阿Q,表現出當時中國人的趨炎附勢,喜愛幸災樂禍看熱鬧的本性以及種種民族中較負面的特質。
內容摘錄
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,被人揪住黃辮子,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,阿Q站了一刻,心裡想,「我總算被兒子打了,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……」於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。阿Q想在心裡的,後來每每說出口來,所以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們,幾乎全知道他有這一種精神上的勝利法,此後每逢揪住他黃辮子的時候,人就先一著對他說:「阿Q,這不是兒子打老子,是人打畜生。自己說:人打畜生!」阿Q兩隻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辮根,歪著頭,說道:「打蟲豸,好不好?我是蟲豸——還不放麼?」但雖然是蟲豸,然而不到十秒鍾,阿 Q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,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,除了「自輕自賤」不算外,餘下的就是「第一個」。狀元也不是「第一個」麼?
我的觀點
阿Q正傳,指出了傳統中國人的缺點,精神勝利法、自負的心理、向弱者報復的心理,讀起來是多麼不堪,多麼的可悲。然而,中國人當然不是全無優點,精神勝利法也不能完全說就是一種缺點。
本書著於清末民初,一個中國保受外國欺淩,洋人思想傳入的時代。作者魯迅在看盡了中國人是如何被欺負後,當外國新潮的思想傳入的同時便接受了它,並推動洋化、現代化。然而在洋化的同時,腦中充斥著太多洋化的東西,此時眼中所見的中國,由於充滿了太多的民族性特質,和外國相差太多,那些中國與外國的不同便會被視為所謂的缺點,與生俱來的劣根性。
外國科技的傳入是所謂的現代化,促使產業進步;外國思想的傳入就一定代表進步嗎?外國人的想法就一定適合於中國嗎?這樣豈不忽略了文化及背景的迥異。外國傳入的思想,我們若視之如聖經一般,將之反覆歌頌,只顧著一眛的囫圇吞棗,豈不就無法知道它是否有辦法消化吸收。但仍不可否認的,外國思潮的確對中國帶來不少的貢獻,它帶動中國的民主及科學的發展。也該慶幸的是,我們在洋化的同時未將中國固有的傳統經典、文化、美德…等…摧毀殆盡。
這是一本極欲點醒沉睡中的中國人的書籍,它只管打中國人的要害、缺點,不再贅述中國人有哪些優點。阿Q在文中是未莊中最低層的奴僕,在各方面都受盡壓迫、屈辱,造成他許多在人格習慣上的缺點。這也正如當時的中國,自從鴉片戰爭以來,亦受盡各式各樣的屈辱。人就像彈簧一樣,被壓縮時彈力大;正如阿Q身為一個被壓所者,一個被壓縮到極點的彈簧。被壓縮到極點,處於一個動彈不得的狀態,他不得不對自己施以精神勝利法,這是一種自我催眠,沒有精神勝利法,被壓縮到極點的人很有可能就此崩潰。
彈簧被壓縮到極點,只要上下有任何一點的空間伸展,便會竭其力往上或往下給予力量。正如阿Q在未莊所扮演的角色,是一個受盡壓迫的奴僕,只能抓緊機會向弱者報復或趁機向眾人展現自己自負的心理。這也許是缺點,但其實這只是一種紓解長期以來受到的壓力的方式。也正如中國長久受盡欺凌的社會,只要上下一有紓壓的空間,便會盡力的將壓力紓解。
魯迅在書中說到,中國人的這種精神勝利法、習慣以大欺小、自負的心理是一種劣根性。一種存在於你我之間的遺傳疾病,而阿Q正是我們的寫照。但我並不這樣認為,我認為阿Q這樣的個性並非存在於每個中國人,是存在於特定的時代、特定的環境、特定的文化,特定的人。書中更談到這阿Q擁有的諸多個性缺陷是中國人潛藏的劣根性,然而我認為這只是種種因應時代、背景及自己的角色所產生的生存方式,也並不是各個中國人皆擁有這樣的個性特質
作者魯迅說阿Q正是我等華夏民族的典型,於是寫了這本欲喚醒中國人的阿Q正傳。但作者恐怕沒有想過,過了這麼多年,中國會因為西方文化的傳入而如此進步,更無法想像同樣身為華夏民族的我會如此無法接受阿Q是中國人的鏡子這件事。因為環境變了,時空變了,一切都變了,而阿Q只是個特定時代、文化下的產物罷了。
討論議題
針對阿Q正傳中的精神勝利法討論,精神勝利法到底是自欺欺人,還是一種因為被壓迫而產生的一種自我催眠,自我安慰的方式,其目的是協助自己度過難關,繼續撐下去? 它是優點還是缺點? 它是美德還是劣根性?
作者:魯迅
相關書訊
阿Q,他表現了就清末民初傳統中國人的典型,照出作者所認為中國人潛藏的劣根性。精神勝利法,讓他能在每次失敗後後仍能神采奕奕。另一方面,他亦表現向弱者報復的心態及其自負的心理。阿Q是一個清末社會中的下層,一個受壓迫的人,當然也造成了以上所述這些在性格上的特質。在本書中亦藉由眾人在各種處境時以不同的態度對待阿Q,表現出當時中國人的趨炎附勢,喜愛幸災樂禍看熱鬧的本性以及種種民族中較負面的特質。
內容摘錄
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,被人揪住黃辮子,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,阿Q站了一刻,心裡想,「我總算被兒子打了,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……」於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。阿Q想在心裡的,後來每每說出口來,所以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們,幾乎全知道他有這一種精神上的勝利法,此後每逢揪住他黃辮子的時候,人就先一著對他說:「阿Q,這不是兒子打老子,是人打畜生。自己說:人打畜生!」阿Q兩隻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辮根,歪著頭,說道:「打蟲豸,好不好?我是蟲豸——還不放麼?」但雖然是蟲豸,然而不到十秒鍾,阿 Q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,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,除了「自輕自賤」不算外,餘下的就是「第一個」。狀元也不是「第一個」麼?
我的觀點
阿Q正傳,指出了傳統中國人的缺點,精神勝利法、自負的心理、向弱者報復的心理,讀起來是多麼不堪,多麼的可悲。然而,中國人當然不是全無優點,精神勝利法也不能完全說就是一種缺點。
本書著於清末民初,一個中國保受外國欺淩,洋人思想傳入的時代。作者魯迅在看盡了中國人是如何被欺負後,當外國新潮的思想傳入的同時便接受了它,並推動洋化、現代化。然而在洋化的同時,腦中充斥著太多洋化的東西,此時眼中所見的中國,由於充滿了太多的民族性特質,和外國相差太多,那些中國與外國的不同便會被視為所謂的缺點,與生俱來的劣根性。
外國科技的傳入是所謂的現代化,促使產業進步;外國思想的傳入就一定代表進步嗎?外國人的想法就一定適合於中國嗎?這樣豈不忽略了文化及背景的迥異。外國傳入的思想,我們若視之如聖經一般,將之反覆歌頌,只顧著一眛的囫圇吞棗,豈不就無法知道它是否有辦法消化吸收。但仍不可否認的,外國思潮的確對中國帶來不少的貢獻,它帶動中國的民主及科學的發展。也該慶幸的是,我們在洋化的同時未將中國固有的傳統經典、文化、美德…等…摧毀殆盡。
這是一本極欲點醒沉睡中的中國人的書籍,它只管打中國人的要害、缺點,不再贅述中國人有哪些優點。阿Q在文中是未莊中最低層的奴僕,在各方面都受盡壓迫、屈辱,造成他許多在人格習慣上的缺點。這也正如當時的中國,自從鴉片戰爭以來,亦受盡各式各樣的屈辱。人就像彈簧一樣,被壓縮時彈力大;正如阿Q身為一個被壓所者,一個被壓縮到極點的彈簧。被壓縮到極點,處於一個動彈不得的狀態,他不得不對自己施以精神勝利法,這是一種自我催眠,沒有精神勝利法,被壓縮到極點的人很有可能就此崩潰。
彈簧被壓縮到極點,只要上下有任何一點的空間伸展,便會竭其力往上或往下給予力量。正如阿Q在未莊所扮演的角色,是一個受盡壓迫的奴僕,只能抓緊機會向弱者報復或趁機向眾人展現自己自負的心理。這也許是缺點,但其實這只是一種紓解長期以來受到的壓力的方式。也正如中國長久受盡欺凌的社會,只要上下一有紓壓的空間,便會盡力的將壓力紓解。
魯迅在書中說到,中國人的這種精神勝利法、習慣以大欺小、自負的心理是一種劣根性。一種存在於你我之間的遺傳疾病,而阿Q正是我們的寫照。但我並不這樣認為,我認為阿Q這樣的個性並非存在於每個中國人,是存在於特定的時代、特定的環境、特定的文化,特定的人。書中更談到這阿Q擁有的諸多個性缺陷是中國人潛藏的劣根性,然而我認為這只是種種因應時代、背景及自己的角色所產生的生存方式,也並不是各個中國人皆擁有這樣的個性特質
作者魯迅說阿Q正是我等華夏民族的典型,於是寫了這本欲喚醒中國人的阿Q正傳。但作者恐怕沒有想過,過了這麼多年,中國會因為西方文化的傳入而如此進步,更無法想像同樣身為華夏民族的我會如此無法接受阿Q是中國人的鏡子這件事。因為環境變了,時空變了,一切都變了,而阿Q只是個特定時代、文化下的產物罷了。
討論議題
針對阿Q正傳中的精神勝利法討論,精神勝利法到底是自欺欺人,還是一種因為被壓迫而產生的一種自我催眠,自我安慰的方式,其目的是協助自己度過難關,繼續撐下去? 它是優點還是缺點? 它是美德還是劣根性?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