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長遠的來看,這一切,這一年,這一些錯誤,這一些挑戰,這一些放棄,不知道會像是什麼。這一次的病,叫做氣胸。如果我馬上病發死了,這一些應該也不算什麼了,因為我只是過眼雲煙。今天看到書店架上仍擺著的三毛,總想,要死也得先做些什麼創舉再死,好讓他人有機會懷念我。但對我自己來說,又算是什麼?死後有沒有感覺還沒人能有個定說,功名利祿能不能當飯吃啊?追追追,到底又是在追些什麼,知道得比較多代表什麼?錢比較多又怎樣?還是沒有成長,我的看法還是一樣,我想人追求的是一種體會,一種感覺。再快樂,再爽,時間一過也都是一層朦朧的煙霧纏繞著記憶的某個深處。追求,就是想要更進一步。爽,就要再多做嘗試,看什麼方式能更爽。快樂過,就試試還有什麼方式能更快樂,都是嚐試。

之間的好多過程,剛好用來打發這與生俱來生命的長度。還是體會體會。

 

痛苦,壓力,照理說也算是體會。但為何沒有人會主動追求?但就算不追求,它也是照來不誤。快樂的隔壁是悲傷;激情擁抱的下一幕則是冷戰沉默。要是我們把痛苦難過當成必然,偶然出其不意的快樂會不會更顯珍貴而顯眼呢?這樣來說,也許我們要用力去追尋痛苦及難過,這樣人生才更顯璀璨而刻骨。

 

活到了剩幾天就要20歲的地步,卻從來沒有人教我們要怎麼走下去,接下去的30歲,甚至於40歲。我想每個人的一生都像是禮物,會有各種深深淺淺的感覺,多多少少的記憶,雖然不知道真正能帶走得有多少。也許吧!一個人跟另一個人相處留下在別人腦海中的回憶,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寶物。說到這裡,突然好奇起在過去跟我相處過同學的記憶中,我扮演著什麼角色?而想起我,會出現什麼我的什麼表情,伴隨著我在什麼場景做什麼事?想到別人,有些名字似乎還帶著正面或是負面的形容詞,這些人,雖全都不是我曾非常熟悉的人,但也都是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,無論是誤解還是洞悉。

 

活到現在,除了家人是永永遠遠會在我腦海中保留著位置外,還有另外一種身影,我特別懷念,就是那些與我生命有強烈交集的人。他們的重要,我還不知道會不會因為在生命中這種人逐漸得增多而有減少。但我想,這種人的人增加會對我的生命增加不少光采。

我想說的,其實類似愛情,也類似友情。國中時候的我,不認為自己有過朋友,也不認為自己擁有什麼類似友情的東西。尋覓著尋覓著,是有發現很類似的,正當歡欣鼓舞時,對方突然敲醒了我,並告訴我,他不提供我愛情。緊接著心有餘悸,餘悸仍是迷戀混雜著悲傷,我告訴自己,正常應對別人的方式就是高高拉起嘴角兩端。費力還是不費力早已忘記,只記得這算是為了這種類似愛情,類似友情的東西。不過這樣的經歷,讓我發現,這種感覺的培養,建立在我吐露了許多我生存至今所得內涵,而你也與我交換了不少的心事,這種感覺,還建立在你我共同擁有的記憶,一起撐傘走過的街,一起躺過的翠綠操場。看似建立的契約,瓦解只在一瞬間,但擁有的過去,還會一直留著。我就先當你死了,這些都是你留下的寶石,我會好好珍藏,時常磨光。好吧!隨著成長,對於友情的定義的改變,讓我的朋友變多了。心裡仍渴望著交換內涵,追求那類似愛情的東西,這是接近二十歲的我。明明友情的建立,也可以交換並創造那麼那麼多記憶,為什麼我還遇不到。追求那類似愛情的友情,二十歲後我的目標。

 

人總喜歡別人分析自己,心理測驗或聽朋友說,但我想在這個時候對自己下小小的分析語,並為我的未來做預測,但這些分析其實不主觀也不客觀,因為參雜著一些別人對我已經深入我腦中的評論。現在的我,應該是非常懶,十分習慣把事情拖到關頭行動,卻總有莫名的預感或信心,無論如何都能把事情做好。可能是在事情開始時就習慣給自己下個一定要看到結果的承諾。現在的我,個性自己覺得隨性但寡斷,別人覺得拘謹。想法總是正面,卻總是想像莫名災難的來臨。凡事開心就好,當不重要得事情帶來太多不悅,就用力拋掉一旁,不顧後果。應該說是莫名的會採用極端做法,想像其中的浪漫氛圍。希望自己不會想不開自殺而死或是殺人被判刑。

 

二十歲前夕的隨想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peterhate66 的頭像
peterhate66

眼淚、頭腦 手指

peterhate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